别把暴力行为怪在酒精上

2022-06-11 16:00:01

16影视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1116.run

别把暴力行为怪在酒精上。哪怕醉酒,残留的控制力足以抑制自己的攻击反应。

酒精只是让人低估自己将要承担的后果,更容易冒险,但不会直接导致暴力行为。

酒壮怂人胆的这种效应在男性身上更明显。

昨天 #唐山 打人# 成为微博热搜榜最热的话题词,阅读量高达7.3 亿,大家都积极参与到对这一事件的讨论中来,甚至气到睡不着觉。

《人民日报》的一条微博说出了大家心底共同的恐惧:唐山这起群殴女子事件,令人震惊,不仅挑战了法律,还挑战了社会秩序,挑战了大众的安全感。

截图来自人民日报微博

作为一个健康科普工作者,在谴责暴力之余,也给大家谈谈酒精与暴力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不同性别的影响。

1

喝酒会造成暴力吗?

来自流行病学的数据

在美国,每年大概会有 8 万人直接或间接地死于饮酒。每年因酒精死亡的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3.8%。

减少酒精滥用已经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公共卫生问题。

暴力行为通常伴随着酒精

大家都知道酒喝多了会醉,而且长期大量饮酒也会伤脑子。确实,大量的饮酒会改变大脑结构,引起认知障碍以及增加所有类型痴呆的风险。

短期来说,滥用酒精也与暴力增加有脱不开的关系。尤其是精神病人,当出现酒精滥用的情况,他们的暴力风险就会骤然增加。

还有研究显示,超过 1/3 的枪支暴力案件的施暴者在死亡前都曾大量饮酒。

哪怕是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partnerviolence, IPV 现在或者曾经处于亲密关系的伴侣或者配偶之间发生的暴力),也存在酒精的“催化”作用。

美国的大量研究中也发现,男性饮酒之后对女性伴侣造成攻击性会更严重,此外加拿大、英国等国的研究均也有类似结论。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全世界 15 个地区的大规模调查发现,亲密关系暴力中躯体或性暴力的终生发生率大概是 15% 到71% 之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别把暴力行为怪在酒精上

虽然有大量的研究发现酒精使用和暴力事件、亲密关系暴力相关,但相关并非因果,也可能是因为这些男性犯罪者本身饮酒就比较多。

而且很多研究设计的质量比较差,还存在着严重的发表偏倚(即阳性研究结果的发表机会更多的一种现象),所以,具体酒精是否增加暴力行为得看临床试验包括一些社区干预试验的结果。

根据这些研究的一些随机对照试验来看,戒酒作为对加害者的辅助治疗,会有一些积极的影响,但是效果往往不可持续。

总之,目前基础研究并不支持酒精会直接导致暴力行为这一论断。

2

想借酒壮“胆”就要承担相应后果

为什么酒精会成为那么多暴力行为的“前菜”?

又该怎么解释有些人一喝酒就控制不住内心的野兽?

酒壮怂人胆,但男女有别

研究显示酒精会降低人的认知能力并损伤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研究显示当酒精中毒(成人一次过量摄入酒精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一般 70-80g 酒精即可引起)时,人们会降低对冒险行为背后负面后果的认知,也就是你可能会做更多的冒险行为。

也就是所谓的酒壮怂人胆。

酒精的这个作用还是很大的,也是有着剂量反应关系,也就是喝得越多,“胆”越大。

在多数研究发现,饮酒后男性的攻击性增加了,但在女性中这种情况就会少一些。有的研究发现,当丈夫和妻子一起饮酒,只有丈夫造成的暴力损害程度增加了。

酒精不是借口,你可以控制你自己

有学者认为在很多的文化因素当中,酒精被视为一种暴力的借口。

所以一些人预见到自己可能会变得更有攻击性之前就会去喝酒,而且他们相信只要喝酒,他们的暴力行为还可以被原谅。这都使得他们将酒精当成暴力行为的借口。

但这是不对的!

借酒施暴的人如果犯罪,并不能借此逃脱相应的法律惩罚。

因为对生理性醉酒的人来说,喝酒是原因自由行为,哪怕你真的喝醉到丧失刑事责任能力后犯罪,但你在开始喝酒时是一个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你本可以选择不喝的。

所以,我国《刑法》 第 18 条第 4 款规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醉酒,并不是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理由。

更何况,哪怕醉酒,你也不会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仍然可以控制自己。

有临床研究发现,在年轻男性当中,即便是醉酒的人,他们的认知能力也确实受到了损伤,但如果跟他们说好,只要停止攻击就能够获得金钱奖励,他们残留的认知能力是能抑制住侵略性反应的。

真的醉到不能控制自己的人,通常也没能力实施暴力犯罪行为。酒后的暴力犯罪行为,不过是借酒装疯,那就让《刑法》教你做人吧。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阿德米商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