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4 15:36:02
优酷土豆网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douyaokan.net
前言:
说起彭德怀,大家出于尊敬和爱戴的情感,总会叫他一声“彭老总”。但事实上,彭德怀并不喜欢这个称呼。一次,他在和同事师哲讨论这个问题时说道:
“‘老总’这个词,是过去老百姓对当兵的、拿枪杆子的、无法无天的人的一种‘尊称’。那时候老百姓不知道,也不知道该怎么叫这些人的军衔,也不敢问他们的姓名。叫错了,又会冒犯这些人,所以才用了‘老总’这个词来避免意外之祸。老百姓真的是聪明呀!
我们同志之间使用这些词倒是没有任何贬义,但我是有名有姓的人呀,可以称名道姓嘛!”
从这一个小小的称谓中,我们就能看到彭德怀细致的思考和从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彭德怀两次遇险,命悬一线
彭德怀189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彭家围子,其家庭时代为农,祖父彭安恭苦心经营多年,为家人挣得了茅屋数间,荒山土地8、9亩,刚够温饱。到了彭德怀父亲彭民言时,彭家家道中落,彭民言患上了哮喘病,其母在1906年因痢疾而亡,其幼弟也被饿死。
彭德怀早年间曾在姨夫创办的私塾里免费读书,也正是在此期间,彭德怀学习了《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论语》、《孟子》等开蒙读物。后来实在家贫,不得不辍学回家,靠砍柴换一些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
《彭德怀年谱》记载,在这段时期,彭德怀曾给地主放了两年牛,每月的工钱的是300文,在这样的情况下,彭德怀依旧坚持学习,向人借阅了《20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等清末谴责小说。
据《彭德怀自述》记载,有一年过年,彭家没有一粒米,祖母便叫彭德怀带着弟弟彭金华到富人家乞食,彭德怀宁可饿肚子,也不愿意说自己是“招财童子”(乞丐)。后来彭德怀一直说自己是贫下中农出身。
15岁时,彭德怀受到当地传奇人物易华(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和太平天国故事的影响,参加了饥民闹粜的活动,结果被通缉,不得不离开家乡,去湘阴一带做了两年半的堤工。
18岁时,彭德怀从军入伍,并在军营中结识了黄公略,李灿等人,渐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彭德怀早年的革命生涯中,曾有两次非常危险的遭遇。
一次是在1921年,当时彭德怀参加了“援鄂自治”战争,并任代理连长。其部驻扎的地方是华容县,华容县有一个恶霸名叫盛钦。彭德怀决心为民除害,派救贫会会员将其枪决。随后彭德怀被逮捕,并被押往长沙审判。
在押解的路上,彭德怀使出全身力气挣脱,并推倒了押解自己的士兵,成功逃脱。彭德怀后来回忆说,那些押解的士兵从内心是同情他的,他们只朝天上放了几枪,并没有要置他于死地。
另一次遇险是在他的老家湘潭,当时他的住所突然被一群军警包围,前后的无路可逃,彭德怀急中生智,爬上了屋顶的大梁,隐蔽了起来。那伙军警搜索了半天一无所获,骂骂咧咧地离开了。
这种似乎在电视剧里才会发生的事情,在彭德怀身上却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
彭德怀垂范三军,王震上将不敢吃肉
后来彭德怀虽然身居高位,但他依旧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论是对属下还是对自己,都以要求严格著称。
1947年3月份,胡宗南进攻延安,彭德怀指挥延安保卫战,不久后他又率部进入青化砭,指挥了青化砭战役。
在撤离延安前,时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的师哲专门给彭德怀配备了一个聪明精干的警卫员小杨,并嘱咐小杨说:
“彭总有胃病,而且常年在前线活动,十分艰苦,所以你在有可能、有机会的情况下,要努力设法改善彭总的饮食,给他补充营养,保证他的健康。”小杨一口答应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由于四处转战,坚壁清野,部队每天的饮食都非常差,小杨牢记师哲的吩咐,千方百计给彭德怀弄来了一只鸡,打算炖了给他补充营养。
彭德怀看到这只炖鸡后很不高兴,问他哪里来的,小杨回答买来的,彭德怀没有听他多说就让他拿走。
此后彭德怀依旧每天跟着士兵们一起吃大灶,每天都是小米干饭,白萝卜。小杨过了几个星期,又给彭德怀端去了一只鸡,这次彭德怀大发脾气,质问他怎么又搞这一套。彭德怀无法容忍部下这样做,就对小杨说:“你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我这里不要你了。”
小杨见自己一片好心反被误解,也很伤心,就一路向东,打算回到自己的老部队,这个老部队现在正在山西打仗。
在往东的路上,小杨正好遇到了向西前进的师哲等人,小杨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师哲,师哲向他解释了彭德怀的为人处世,说也怪自己没有把话讲清楚,小杨的初心是好的,只是方法出了错。
小杨听了师哲的解释,这才如释重负。
《彭德怀自述》
这一年的七八月份,彭德怀的部下王震(时任旅长,开国上将)因为工作的原因和师哲住到了一起。师哲考虑到他长期在作战,生活艰苦,打算给他改善一下伙食。
王震听后说:“我们吃了半年的高粱、小米,缺油少菜,吃得胃里发烧,实在是想吃一口肉啊!”
师哲听后不解地问:“你们天天在广阔的农村的活动,怎么连一点鸡肉羊肉也买不到?这也花不了多少钱啊!”
王震叹了一口气说道:“嗐,彭总不吃嘛!”
王震上将
这短短的一句话让师哲备受震撼。彭德怀身为部队的司令员,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他的表率下,他麾下的师长、旅长们各个都不敢搞特殊化。他们和战士们吃同样的饭,睡同样的床,尽管环境艰苦,但大家却上下齐心,士兵们没有任何怨言。这就是彭德怀,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给部队下了一道无声的命令!
司马迁曾记录“飞将军”李广的带兵之道,说李广带兵,逢到粮食缺乏、水源断绝的地方,看到水,士兵没有全喝过,他不喝;有了粮食,士兵们没有全部吃遍,他不尝一口饭。因此士兵都乐意为他效劳。
可以说,这也是彭德怀的带兵之道。
一个潦草的中年男人让俘虏感叹:国民党完蛋了!
师哲晚年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讲了一个自己亲耳所闻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彭德怀作为一位将军的风采。
那是1948年10月中旬,清涧战役刚刚胜利结束,我们的部队押着从战场上俘虏的国民党师长廖昂,以及若干军官和政府官员,往山西前进。途中经过绥德一带时,押解部队让大家在一课大树下稍作休息。
这时候,从西边来了两个人,前面一个是个年轻军人,他背着枪,牵着一匹马。在他身后不远处有一个50岁的中年人,他留着一个光头,把帽子捏在手中。他脚下的布鞋已经破烂了,为了不让鞋子掉下来,布鞋上还绑着麻绳。
这个中年男人看见一个挑水的农民后,就走了过去,问自己能不能喝两口水,农民一看这人是自己的同志,当然同意了。
中年人猛喝几口,随后继续前进,赶上了前面的那个年轻军人。
这时候,押解俘虏的士兵中有人认出了这个中年人,便相互打招呼说:“看,这个人就是彭总。”
俘虏们听见了士兵们的私语,一齐向这个普通至极的中年人看去,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就是败在这样一个穿着破烂的中年人手里的,他们同样想不到,大名鼎鼎的彭德怀竟然如此的“平凡”。
他们惊恐地说道:“国民党要完蛋了!苍天有眼,天下哪里还有我们的容身之处啊!!”
此后的彭总一直在大西北转战和奔波,直到1949年四五月份,他才从西北来到了中央的临时驻地——香山。
在周恩来的办公室里,彭德怀向大家介绍了西北地区奇特的地貌和各种珍贵的动植物,他指出,西北的形势和问题目前还很复杂,很多暗藏的反动势力还未被彻底消灭,人民的生活也还非常艰苦,我们将来的任务还非常重。
在说完这些问题,彭德怀向周恩来说起了自己这一路上的见闻:他看到很多先进入城市的同志的办公室里已经摆上了茶几和盆景,有的还有鱼缸。
他对周恩来说:“前方战士们的生活还很艰辛,我不说他们看到这些可能会看不惯,我想说的是这些先进了城的同志们可能会因为安定的生活,忘了边远地区的劳动人民,和他们的感情会日渐淡薄,这是不好的苗头。“
彭德怀时刻心系人民,心系百姓,与军民同甘共苦,这就是他能赢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原因。彭德怀虽然出生穷困,但在他的身上,人们看不到任何突然发迹的流氓无产者的匪气,他刻苦、简朴,像一个苦行僧一样为了革命理想奋斗了一辈子。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一生。
彭德怀三摘画像:你们不许宣传我!
1949年9月28日,彭德怀一路挥师来到了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当地群众敲锣打鼓,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在兴奋的人群中,一些人举着彭德怀的大幅画像在街头展示。
彭德怀看到自己的画像,立刻走上前去将举着自己画像的人拦住了。他严厉地说:“你们举的这个人是谁?这个人的模样太难看了,你们就不要举他了。”说着他一把扯掉了自己的画像。
群众们愣了一会儿,才发现画像中的这个人就站在自己面前,立刻热情地鼓起了掌,彭德怀说道:“你们不用害怕,我只是希望今后不要再抬着我的画框子到处走了。你们要举,就举毛主席、朱总司令的,举象征革命的红旗。”
这一年年末,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在兰州召开了一次扩大会议,彭德怀也出席了这次会议。
当彭德怀进场后,会场立刻响起了欢迎的掌声。彭德怀环顾会场,脸色却突然阴沉了下来。在一旁陪同的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开国大将)不知道哪里出现了纰漏,惹得彭总不高兴了,立刻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一下。
只听彭德怀生气地说道:“快把靠边的那个‘猪头’给我摘下搬走!你们说说看,我彭德怀吃了多少干饭,能有资格抛头露面,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并排起来?我说过不准挂我的像,你们为什么不听?”
许光达连忙解释:“这次是我们粗心大意,忘了彭总的规矩,今后绝不再犯。”
许光达大将
看着工作人员摘下了自己的画像,彭德怀这才消了火气。
抗美援朝期间,彭德怀明令禁止不许报纸宣传自己,就连记者们给他拍照也要挨批评。一次彭德怀去了某地一山洞慰问战士,谈话间他一眼扫到了山洞了挂着自己的画像,他的脸立刻转喜为怒,厉声质问是谁干的。
一旁的战士回答,说是从画报上剪下来的。彭德怀听说是战士们贴的才没有继续发火,只是让撕下来,以后不许再挂。
彭德怀作为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戎马一生,战功赫赫,但是他从来不居功自傲,从来不宣传自己。
铁汉也有柔情:彭德怀想过继邓小平女儿邓榕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彭德怀是一个严格威武的战将,一个原则性极强的共产党员。但彭德怀在私下里也有很柔情的一面。
师哲晚年写回忆录,提到有人说彭德怀不喜欢小孩子,他觉得这话并不对,因为他就亲眼目睹过很多次彭德怀和小孩子一起玩耍的场景。外界之所以有如此印象,可能是因为彭德怀工作繁忙,无暇和小孩子消磨时间,也不善于引逗小孩子。
师哲说,每次彭德怀路过自己的家,都会叫师哲把自家的孩子师乃博抱出来,玩耍逗笑一阵子。
彭德怀是很喜欢孩子的,他曾说:“每个孩子都应该比自己的父母聪明一些,有才干一些,这不只是我们的愿望,也是一种历史规律。我们要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让他们智力和体质大大超过前人。这是我们的任务。”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回忆,当年在太行山八路军总部时,彭德怀和邓小平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彭德怀飘零半生,膝下无子,曾向邓小平夫妇提出要把邓榕过继给他当孩子。这话不知道是玩笑还是认真,邓榕说:“我父母当然舍不得了,可有一段时间,吓得我一见彭老总就没命地往父母身后又躲又藏。”
邓榕后来如此评价父亲邓小平和差点成了自己父亲的彭德怀之间的关系:邓小平非常钦佩彭德怀的大智大勇和军事指挥才能;彭德怀也非常赞赏邓小平的原则精神和政治工作能力。
1952年,彭德怀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到北京,中央提议由他来兼任解放军总参谋长,负责军委的日常工作。彭德怀感到工作繁忙,害怕自己无力胜任,便推荐邓小平出任这个总参谋长。从此事也能看出彭德怀对邓小平能力的信任。
结语:
彭德怀曾说过:“人,必须要有勇气,有朝气,要有壮志雄心和顽强不屈的精神。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走正确的道路,要有远大的理想和自强不息的品格。自暴自弃就是自我毁灭、自我背叛,这是极其可耻的。”
纵观彭德怀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信条。今天,我们怀念彭德怀,怀念这位优秀的革命家,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正是要学习他对人民的忠心耿耿,学习他的正直坦率、光明磊落、大公无私、表里如一。
只有这样,为了人民的事业奋斗了终生的彭德怀才算是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