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7 14:21:03
>据国内媒体消息,近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正式宣布,经过双方一致决定,中方领导人将在4月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还有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以视频方式举行中欧第23次首脑会晤,此次会晤将为中欧关系发展与对话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拜登估计万万没有想到这一点,毕竟此前拜登还亲自赶赴欧洲,要求这些个欧洲国家因俄乌问题指责中国,甚至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正确站队,而转眼间,欧洲将绕开美国,倒向中国,拜登难免目瞪口呆,捶胸顿足。
其实这一事件早有征兆,也是大势所趋,自1998年欧盟倡议建立中欧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起,中欧领导人会晤已经成功举行了22次。
今年,欧盟就曾主动提出,希望继续举行领导人峰会,经中国外交部的确认后,双方就开始积极筹备峰会的各项事宜,举办时间则定在今年4月份。
虽然后面俄乌冲突爆发,中欧关系一度僵硬,不免影响到这次会晤,更有欧盟成员国立陶宛大言不惭,声称如果中国对于俄乌冲突不正面表态,表明支持哪一方,那么欧盟就应该取消这场会晤,等待中方的表态后再商议。
近年来,立陶宛紧紧追随美国,屡屡触犯中国底线,更是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中国外交部自此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而立陶宛此举除了向美国表忠心,毫无威慑力。
因为欧盟其他成员国可不像立陶宛这般无脑地追随美国,利益权衡之下,纷纷选择观望,但随着俄乌冲突的深入,俄罗斯占据主导权,现在腾出手来反击此前对其落井下石、步步紧逼的欧洲国家。
在能源供应问题上,俄罗斯强硬表态,欧洲想要天然气必须使用卢比来换;在粮食问题上,欧盟用来运输小麦的船只在黑海被俄方被扣留,这些举动直接卡住欧洲命脉,欧洲现下可谓是举步维艰,留给他们的时间可不多了。
欧洲再把期望在美国身上,等待美国的援助,显然不太契合实际,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何况美国并不想给欧洲解渴,只想着自身利益,加之拜登最近国内民调创下新低,焦头烂额,估计没有余力来帮助欧洲国家。
还有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来说,国家利益是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美国近些年为维护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不择手段,到处点火,挑起战争,就比如俄乌战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
目前,欧洲已经深受其苦,若再跟随美国,将极大损害欧洲各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欧洲不愿看到,也不愿接受的,所以结合当下形势来看,欧洲选择绕开美国,与中国携手合作,互利互惠,堪称明智之举。
目前国际局势动荡多变,不稳定因素上升,身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中欧应加强战略沟通,达成共识,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携手前行,实现合作共赢,推动双方关系健康发展,为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